互联网

基因编辑婴儿:撕开荒诞世界的第一道口子

来源:艾瑞网    作者:王鑫      2018-11-27

导语:人类对医学极限的探究无止境,也因此突破了很多难以攻克的疑难杂症,但这不能成为科研不遵守伦理道德底线的理由。

5b69e809e297b6c1c2a4525d063ce803.jpg

要点总结:

1,基因编辑技术早已突破,很多生物研究机构都开展了相关的研究试验,但仅是研究。

2,基因编辑普通存在脱靶率,且无法判定概率并存在巨大风险,试验误差不可控。

3,伦理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底线,不可突破。

4,CCR5基因编辑也并不能百分百防止HIV感染。

5,应当正视基因编辑和基因定制的区别,假设基因定制化普及,对人类发展史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6,通过早期基因手术治愈遗传性疾病和预防疾病是一种理想化方法。


2018年11月26日,这一天将会成为中国科研界“里程碑式”的一天。

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26日,也是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的前一天,公开宣布了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双胞胎与11月在中国诞生。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是一对经过基因编辑的婴儿,经过贺建奎及团队对其的CCR5基因进行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可以天然地抵抗艾滋病,目前双胞胎中只有一名成功。

所谓基因编辑,是对受精卵进行改变,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细的针将Cas9 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注射到受精卵中。他的团队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被称为“基因手术刀”。实际上CRISPR技术在我国早已突破,原理作用自带“导航”和“剪刀”,能够定位到基因组,并对DNA序列进行剪切,

此次基因编辑的CCR5基因是HI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与CCR5蛋共受体白同样重要的还有CD4受体蛋白和CXCR4共受体蛋白,只破坏其中任意一个,HIV病毒是无法成功入侵到细胞内部的。

而在自然界中也存在着天然CCR5缺陷的人群,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10% 的人天然存在CCR5基因缺失,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一起因在骨髓移植时移植到了一名天然缺失CCR5蛋白中32对碱基的捐献者所捐献的骨髓,使得其HIV感染治愈的案例。

进一步分析来看,即使是CCR5被破坏,也不能完全防止HIV感染,因为HIV病毒还可以通过“攻克”CD4和CXCR4受体组合进入体内。也就是说,目前研究团队即使修改了CCR5,也依然有HIV感染的风险。

并且目前人类CCR5的已知功能中最主要的是和HIV感染有关,但人类CCR5还有其它的功能,目前正在进行研究和还尚待证实的,事实上任何基因被修改和编辑后,潜在的风险都是不能预测的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李大力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受精卵的基因编辑与子宫内胎儿的基因治疗有显著区别,因为后者会发生生殖系转移,为伦理的禁区。

而贺建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宣称自己是通过北京的艾滋病权益组织“白桦林”招募到了参加实验的夫妇,其中,所有夫妇中的男性感染了艾滋病毒,而女性并未感染,而此次基因编辑的目的不是为了防止艾滋病传播,而是让那些感染艾滋病毒的夫妇有机会生一个能免于感染艾滋病的孩子。

首先我们来科普一下艾滋病传播途径。

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以及母婴传播三种形式感染人体,其中母婴传播亦称为“垂直感染”,也就是如果母亲是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者,她极有可能(约30%的机会)经由母体及母乳直接将艾滋病病毒传给新生的婴儿。

也就是说,这些父方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夫妇是有很大几率生下没有被艾滋病所感染的孩子的。

早在2003年12月24日,科技部和卫生部联合下发了12条《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为保证促进我国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健康发展,明确了人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定义、获得方式、研究行为规范等,并再次申明中国禁止进行生殖性克隆人的任何研究,禁止买卖人类配子、受精卵、胚胎或胎儿组织。贺建奎此番的行为是否涉嫌违反《指导原则》还有待商榷,但不少医学方面的专家及学者已经对于此次事件发出质疑。


在基因编辑婴儿诞生消息发出后几小时,122位科学家在新浪微博“知识分子”账号上发布联合声明,对“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进行强烈谴责。声明称,“对于在现阶段不经严格伦理和安全性审查,贸然尝试做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任何尝试,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置伦理红线于不顾,置受试者本人健康与家庭稳定于不顾,置中国科学家群体的共同意识和声誉于不顾,这所谓研究的背后目的是什么?

贺建奎所任职的南方科技大学也发表声明表示,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并不知情,且贺建奎已于2018年2月1日停薪留职,离职期为2018年2月至2021年1月。

被眼尖的网友放大的还有在人民网新闻下附属的一张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表,表格抬头写着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媒体就此事致电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医院正对此事进行调查,并未听说过本院在进行相关医学试验,婴儿也不是在本院诞生。

学校不知情,医院不知情,难道这个团队是在架空的环境中进行如此复杂的生物研究的?

26日晚,一份署名为贺建奎的视频回应在网络传播开来,视频中,贺建奎讲述了这一临床试验的来龙去脉,并针对公众质疑,给出了他最新回应。

视频中所透露出的重点如下:

1,双胞胎婴儿的降生“一切正常”,她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安全和健康。

2,孩子的父母是同意并期望手术发生的。

3,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歧视加深了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破坏性,一次基因手术可以拯救儿童免受如囊性纤维化或艾滋病毒等疾病对生命的威胁。不仅可以让孩子在健康的生活中获得平等的机会,而且还能为整个家庭带来新希望。

4,对于部分儿童来说,早期基因手术可能是治愈遗传性疾病和预防疾病的唯一可行方法。

5,我认为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是不会通过基因手术去增强胎儿智商、改变头发或眼睛的颜色。这都应该被禁止。

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此事表示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作为父母,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越完美越好,从小头脑好、身体壮,如果在一个生命个体还没有完全成型前就被选择了需要什么基因,不需要什么基因,实在是违背人道主义,但如过基因修改仅用于部分及早期遗传性疾病治愈,而并非基因定制,或许这是一次尝试。

人类对医学极限的探究无止境,也因此突破了很多难以攻克的疑难杂症,但这不能成为科研不遵守伦理道德底线的理由。

应当正视基因编辑和基因定制的区别,当基因定制化开始合法化、普及化,未来人类发展将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即有钱人可以购买优质基因,而付不起基因修改成本的家庭则进入自然发展中,循环往复,阶级分明则更加固化,人类价值将被明码标价。

细思极恐。

如果这次基因编辑事件能够推动科学的进步,我们当然不希望它成为历史的耻辱柱上的那颗铆钉。(资料来源于互联网

(本文为艾瑞网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合作伙伴

  •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新浪微博
    邮件订阅
    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行业数据、研究成果、产业报告、活动峰会等信息。
     关于艾瑞| 业务体系| 加入艾瑞| 服务声明| 信息反馈| 联系我们| 合作伙伴| 友情链接

Copyright©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81号沪ICP备15021772号-10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艾瑞网官方微信公众号